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365WM SPORTS头条新闻 → 正文
船音①| 我饱含希望风雨兼程,亦脚步坚定憧憬未来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日期:2022-03-17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于再红职业生涯的生动写照。从学生时代投身“入海”,到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万顷碧波中奔涌。凭借着精湛的业务技能,她是船东口中的“于老轨”;凭借着出色的人格魅力,她是团队中的“知心姐姐”。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性别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的业务能力、你的创新意识、你的思想和精神”;她用真心告诉我们,“越简单越卓越,越付出越热爱”,每一次用情用力的付出,就能换来角色成功的转身。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此刻,扬帆远航正当红!

  文 | 段雪琼(七〇八所)

  编辑 | 高红梅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22年,灯光、鲜花、掌声,在聚光灯下再次向于再红呼啸而来。“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的背后是二十几年如一日的钻研。

  时间回溯到1998年。年仅22岁的于再红从华中科技大学船海系毕业,一心想投身舰船研发事业的她,顺利进入被誉为“中国舰船设计的摇篮”的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工作。自此以后,波澜迭起的海洋成为了于再红奋斗多年的事业舞台,继承并发扬了七〇八所以“胸怀祖国,献身军工”为内核的远望精神,以及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又一个二十余年过去,她已从当初那个热血朝气的懵懂少年,蜕变成了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

  “回眸我的职业生涯,有辛酸也有甜蜜,有艰辛也有欢乐,我饱含希望风雨兼程,亦脚步坚定憧憬未来。”于再红说。

  我把“女儿”托付给你们了

  在国内海洋工程研发设计领域,七〇八所是当仁不让的领军者。一直以来,对技术的痴心钻研、对项目的认真负责,成为一代代七〇八所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挖泥船是疏浚工程的利器,一直以来,“能吃土、能抗压”的挖泥船,不仅用于开挖、疏浚河道,修建港口、船坞,而且还可以填海、筑坝、造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发展经济,造福人类。

  挖泥船也是于再红从事研发设计工作接触的第一个船型,一路以来,于再红伴随着挖泥船的发展一路成长。于再红所学的专业是轮机,轮机被比喻为舰船的“心脏”,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24年中,于再红担任过多型重要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和轮机专业主任设计师。



 

  “每一个船型的研发,每一艘船的顺利交付,都凝聚着我们设计团队的心血。记得一次到船上回访时,和船长交流,我开玩笑地说,我把‘女儿’托付给你们了。”于再红说。凭借精湛的工作能力,船东对于再红的工作十分认可,称呼其为“于老轨”(船上把轮机长叫做“老轨”)。

  由她担任副总设计师的13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虎”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大型、现代化的耙吸式挖泥船。该船在设计中,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首次实现在国内大型耙吸挖泥船上采用“复合驱动”的动力形式,使得该船装机功率大大降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业界获得高度认可。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再磨十年剑,泰山不可挡。值得一提的是,于再红还担任了多型半潜船、钻井船的副总设计师,取得了诸多成绩,为我国在半潜船、钻井船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你们什么都可以和我说!”

  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于再红充满感激。“在七〇八所,我学到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八所有广阔的舞台供我们挥洒才华,有博大的天地供我们驰骋,只要踏实肯干,一定能收获很多。”于再红如是说,“我们的团队在每个项目上都尽心尽力,精诚合作,会碰撞出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之后我们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于再红曾担任过多年的海工部轮机科科长,让她感受深刻的除了一个个难忘的项目,还有七〇八所人互帮互助的文化基因。“八所有着新老结对的传统,每位老同志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人成长,这会让年轻人进步很快。”作为受益者,如今她也会将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刚入所的年轻人。

  “你们什么都可以和我说!”大到重大项目的技术难题、小到思想的细微转变,年轻人愿意和她倾诉,于再红也愿意听。当然,她也愿意分享自己的一些故事。“记得我刚刚工作时,面对着项目严苛的技术要求和紧张的设计进度,哭过很多次,女孩子嘛,眼泪就时常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但是哭完,活照样干下去!”铿锵玫瑰的坚韧不拔,坚毅勇敢在于再红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她就这样,一点点成长,业务技术上不断精进,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越来越懂得照顾他人,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慢慢地,她就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知心姐姐”。“我想,这就是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吧。”于再红说。

  “性别不是决定因素”

  科研女性的数量相比男性较少,在船舶行业,更是如此。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过去从事船舶行业的女性寥寥,如今随着船舶的人性化设计,建造技术的进步,船舶女性也有了较为便利的工作条件。

  “性别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你的业务能力、你的创新意识、你的思想和精神。”于再红说。


  2008年11月28日,她参与设计的16888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新海凤”号顺利交船。2天后,她的女儿诞生了,从此以后,她换了身份,成了一名母亲。在二十余年的舰船研发设计生涯中,于再红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每一次都充满了艰辛和勇气。

  “作为一名女性舰船科研工作者,要平衡好家庭和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时间比较长,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我期待着回到家女儿像小鸟一样朝我飞来。然而,女儿见到我竟然躲到了她外婆的身后,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当时我就特别失落,还因此迷茫过一段时间,为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而心生愧疚。”于再红坦言。后来,她开始逐渐调整工作的节奏,提高平时的工作效率,注意培养新人,尽量平衡好天平的两端,渐渐地,她和女儿都适应了彼此,“我把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挫折和她分享,她甚至会和我一起分析和探讨。”



  “越简单越卓越,越付出越热爱。”除了完成繁忙的科研工作,于再红还积极参加舰船科普活动,热衷走进社区、学校,普及舰船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得到了一致好评。

  乘风破浪科研路,扬帆远航正当红!舰船研发事业是于再红最初的选择,也是她一生的追求。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于再红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去认识并热爱这个行业,因为只有一个国家有着扎实的基础工业,才是强国之本,才能守护好中国人的万顷碧波。




| 出   品:船次方工作室
| 策   划:甘丰录/高红梅
| 通讯员:段雪琼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