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17日,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从立项论证到建成入列,项目参研参建单位十年砥砺征程,突破了众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洋钻探船。
即日起,中国船舶微信公众号将全面报道“梦想”号参研参建单位勇攀高峰,为国建造“重器”、推动科技创新的奋斗历程。
为什么是11000米?
为了钻达莫霍面,总钻杆长度要达到11000米。
怎样实现11000米钻探能力?
简单来说,面对大风大浪,船要“稳”!
在船舶设计上,需要自持力长、可变载荷大、海况适应性强、定位能力优、钻探效率高,要尽可能增加作业窗口期。在海况差的情况下,不能“提钻就跑”,相反,要像“定海神针”般坚守。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所 副总工程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总设计师 张海彬
船舶要稳,如何更好地控制重量重心?
“梦想”号建设项目在启动时就明确了走国内独立自主的研制路线,从基本设计开始,到详细设计、施工建造,从零开始独立进行研发设计。
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研发过程中,研发设计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控制重量重心:要实现4种作业模式和3种取芯方式的集成,就要满足可变载荷大的设计要求;而重量重心关乎到“梦想”号总体性能和作业可变载荷指标能否实现。
项目团队将重量重心控制贯穿于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和施工建造全过程,并制定了重量重心管理和预警机制,进行重量重心月度报告。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展了多方案的优化论证;在详细设计阶段,针对设备重量、结构重量、舾装件等进行控制;在生产设计阶段,优化管系和电缆走向;在施工建造阶段,严格要求按图施工,密切跟踪监控。
“梦想”号实船空船重量比设计值降低了1%,重心高度降低了2%,重心纵向和横向位置偏差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圆满实现了总体性能和可变载荷指标。
定位要稳,如何像“定海神针”般坚守?
深海大洋环境条件恶劣,船舶适应恶劣海况的能力越强,有效作业窗口期就越大;只有提高钻探船的作业窗口期,才能尽快实现钻达莫霍面的目标。
“升沉运动更好,横向偏移要小”
“梦想”号具备在6级海况下的钻探作业能力,作业窗口期显著提升。
# 通过配置最先进的DP-3级动力定位系统,自动调整船舶底部7台推进器的转向和推力大小,来抵抗海上风、浪、流作用在船上的载荷,使船舶在海上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
# 通过船型和装载的优化设计,尽量使船舶垂向运动的固有周期远离波浪周期,在海上尽可能保持较小的垂向运动。
| 记 者:赵 芸
| 通讯员:段雪琼
| 责 编:邝展婷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