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365WM SPORTS成员动态 → 正文
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聚焦价值创造,推动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日期:2024-09-26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集团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船舶微信公众号与《中国船舶报》共同开设“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陆续刊发各成员单位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的成效举措,为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七二五所双瑞特装能源储运装备生产车间

  聚焦价值创造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七二五所始终坚持价值创造为核心,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技术服务保障新布局。同时,七二五所全面履行船舶材料行业管理职能,为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七二五所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系统布局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产业链“链长”地位。在LNG产业链方面,七二五所深耕低温材料研发,形成近20项产品的产业集群;在氢能产业链方面,全面发力制氢、储运、应用等上中下游环节,推动储氢气瓶和高精度钛基材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在风电产业链方面,关键材料国产化配套成效显著,带动拉挤板产业迅猛增长。


正在采用旋压工艺生产的储氢高压气瓶

  加快平台建设  夯实创新基础

  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七二五所加快建设以全国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依托海洋腐蚀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着力开展耐蚀结构材料技术、材料海洋环境效应及腐蚀机理、电化学保护技术、海洋防腐防污涂层技术、生物防腐防污材料、耐蚀结构材料技术研究等腐蚀防护专业基础性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国防科技工业大型构件焊接技术创新中心,开发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先进焊接技术,提升自动化焊接水平,全面提升船舶行业焊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七二五所积极推动先进焊接技术在船舶领域的攻关及应用;借助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加速新材料迭代发展,建立新材料信息数据库,加速国产新材料迭代发展。建立中国船舶集团船舶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强力推动复合材料技术进步及规模化应用。

  布局新质材料  助力造船强国

  七二五所紧抓海洋强国、造船强国的发展机遇,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科研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三大平台作用为核心,强化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加速船海材料产业迭代发展。围绕科技创新及战略发展等五大研究方向,七二五所将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端船舶材料智慧岛园区,加速形成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七二五所从最初的小型构件转向大型结构,从实验性应用逐步转向全面应用,研制的多种先进复合材料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和良好应用效果。

  高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将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自动化、绿色环保复合材料大型构件专用生产线,为七二五所在非金属材料领域的飞跃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钛产业链方面,抢抓钛产业市场风口,加速推进钛装备产能倍增工程,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钛制品制造能力。

 
高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生产车间

  实施精益管理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二五所持续推进全面精益管理。通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精益文化氛围和“同心协力、全员改善”的工作行动指南,七二五所各产业初步形成了全流程精益生产管理能力。

  全所各层级精益培训人次累计超过12万人次,实施改善提案5.5万件,推进焦点课题1700项;通过改善提案和课题的实施,七二五所节约生产面积3.8万平方米,累计增收超3亿元。

  七二五所还建立了两级运营指挥中心等重要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关键经济指标的实时监控和更新;同时积极打造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车间等现代化生产设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流程海绵钛生产智能工厂

  树立“三赢”理念  实现降本增效

  在成本效益管理方面,七二五所牢固树立“三赢”理念和“降成本就是增效益”的管理思路。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将成本管理覆盖和延伸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市场、研发、计划、采购、制造、销售到服务等七大核心价值链环节积极发力,持续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

  七二五所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贡献力量。



| 来   源:七二五所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